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寻情逐爱犹如一场高傲的围猎。
- “她名字起得真好。”他说。然后,他把头靠在摇椅背上,又闭上了双眼。“等我醒了,”他嘱咐道,“请提醒我,我要娶她。”
- “不过结亲是一回事,跟下令向赫里内勒多 · 马尔克斯开冷枪的人握手,则是另一回事。”#百年孤独联动
- 诚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渴望解开谜团,而是因为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
- 命运偶然呈现在他眼前的迷局令他困扰不已,因此预审报告里多次出现了抒情笔调的文字,偏离了他本该坚守的严谨的职业态度。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 “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
很典型的马尔克斯作品,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叙事结构是最值得一提的。全书分为五个章回,以“我”回乡调查往事为出发点展开倒序,一开始就把“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这个惨剧摆上台面,接着便是通过不断地回溯往事来丰富、构架起整个凶杀案的大环境、细节和无可避免的结局。同时作者的叙事能力实在太强,通过不断地穿插某个人物的证词(在全文中你会发现很多“×××对我说”)将时间和视角一并拉回,同时以此来转接行文。
最感叹的是其中的宿命感——“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命运指派给书里所有人的是无能为力、冷眼旁观的职责。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
- 减罪之情状往往阻止我们对事情妄下断论。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去谴责吗?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
- einmal ist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 托马斯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
- 正因为如此,“同情”这个词一般会引发蔑视,它指的是一种处于次要地位的感情,同爱情没有瓜葛。出于同情爱一个人,并非真正爱他。
- 当特蕾莎梦见往自己的指甲缝里扎针的时候,她暴露了自己的情感。
- 他不仅没有把她撵出去,反而还捂住她的手,吻她的手指尖,是因为在那个时刻,他本人与她有着同样的感觉,感到了手指尖的痛苦,仿佛特蕾莎的手指神经直接连着他的大脑。
- 她的一举一动,只不过是一种粗俗的表示,她要藉此抛却她的青春和美丽。 如果说现在的她寡廉鲜耻,那的确是因为她已经彻头彻尾成了一个不知羞耻的人,仿佛要通过自己的厚颜无耻,以庄严的一笔勾销过去的生活,高声宣告,她曾过于看重的青春和美貌实在是一钱不值。
- 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也许是一种密码信息交流),还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想象游戏,这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梦是一种证明,想象或梦见不曾发生的东西,是人内心最深层的需求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梦里总是暗藏着阴险。如果梦不美,那人很快就会把它忘了。
- 但渐渐地却开始让我喜欢上了,因为看起来就像是一道裂缝。
看的是上海译文的版,之前高中买的纸质书,当时看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次翻出来重新看竟然非常喜欢(可见很多东西都有属于它的时间),而且这本书章节划分短小非常好读,很快看完了就找电子版整理了一下勾画。
总之就是,非常喜欢!
身份的焦虑
- 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
- 表现出自己焦虑的程度在社交中是一种轻率之举。
-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 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 政府的正当性在于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国民获得幸福和财富的机会。
看的上海译文出版的,语言翻译非常流畅自然,喜欢!
因为成书于2004年,十八年之后再来看虽然仍然多个地方有一针见血的观点,但整体来说不算太新颖独到。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因此,惟有外界对我们表示尊敬的种种迹象才能帮助我们获得对自己的良好感觉。所以,势利并非是什么新生事物,平等精神才是。处在当前阶段的我看这本书没有太醍醐灌顶,倒是因为看到里面某一章的举例而深感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很多事情都早就变了样(苦笑。
九州:狮牙之卷
“以我东陆之英雄,并辔北向,天下孰能相争?莫堕英雄之志,天下当有大同!”
翌年春,稷宫的梨花再次盛开,洁白如雪,可是曾在梨花树下席地而坐纵酒唱和的年轻人们都已经离去,风炎的英雄血脉如燃烧之后的残灰般飞散在历史的书页间,墨迹中徒留下写不尽的英雄志、唱不尽的男儿气、望不到头的漫漫征途。
其实帝党并没有错,宗祠党也没有错,错的是一群惊才绝艳的少年美好却又错误的相遇,怀着美好却又错误的理想。
白清羽死的那一天苏谨深重游稷宫学院,回到了二十年前他们指点北陆江山,谈笑风生的梨花树下。修文五十七年,稷宫,梨花盛开;北离十七年,稷宫,梨花依旧。
铁甲依然在。
绘本:一个人的第一次
在深陷焦虑的时候该做什么?——看高木直子的绘本。
这本“一个人”系列我很喜欢,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温馨治愈,记录了很多个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开车兜风,第一次吃旋转寿司······这些很小很小的第一次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EVA·新世纪福音战士
之前就尝试过很多次看EVA,但都在第五集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停滞了,所以我的EVA观影一直保存在第五集没有前进更新。这次因为疫情和高温限电一直没能出门,在家参考观影顺序终于囫囵把EVA旧TV版看完了,还剩剧场版没有看。
EVA如果单从故事来看的话,和在它之前20年就已经出现的超级机器人动画甚至奥特曼有着众多的相似点,可以说,它的内涵是在一个可以说有点老套的故事上建立起来的。但EVA的美在于它在一个宏大宗教的框架下描绘出了各种平庸的挣扎。
EVA在各种影评中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关于其天马行空的设定想象分镜,手法,哲学宗教等空泛的糖衣。
但刨去这些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东西,发掘下那些真正闪光的亲民的部分。那是人心的矛盾,情感的反复,那种对认同存在的渴望,那种对失去抛弃的害怕的故事。
在一开头,我以为它探讨的是意义:真嗣在问自己为什么要驾驶EVA,庵野秀明在问自己为什么要继续画动画。后来觉得它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孤独:心之壁的存在让人们没有办法相互理解,为了保护自己不在人际中受到伤害所以不断加强心之壁,也因此更加孤独。
暂时写到这里,等全部补完了再做补充。
P.S.好喜欢加持和美里的爱情啊!
W:两个世界
这个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剧,虽然还没有看完(目前看到第八集),很是惊喜:节奏紧凑不拖沓,脑洞也开蛮大,感情线也很甜(但似乎听说最后是烂尾?)。
当我给朋友发消息嚎叫很好看并疯狂安利的时候,朋友淡定回复道:“这是2016年的韩剧了,当时在高中很火的,大家都在看。”
高中学校一周要上几乎六天的课,没有时间守在电脑手机面前看韩剧,偶尔能看的都是一些当时大火的偶像剧,周末在家里快速看完了的那几集是之后一周学校里闲谈的话题。我没有赶上韩剧最火的时候,在大学同学们热烈讨论剧情的时候我是没有办法插上话的那个,我好像总不能赶上什么剧大火的时候,总是在热度消散很久之后才很偶然入坑,挥舞着给周围人看的时候别人才告诉说早就看过啦,于是就剩我一个人像举着过季的花兴高采烈。
也不是不好。
附上好看李钟硕!
试验一下图片: